【随笔】关于东方等作品的文化性,以及对待思考应有的态度

​这篇是晚饭后散步的时候看到某贴有感然后用手机打的,因为是想到哪儿打到哪儿,所以内容有点随意请注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实际上东方Project作为一个文化现象,其范围和深度已经远超过原作者本身了。
因此分析东方Project对于人与事物的影响,剖析其社会价值,远不应局限在作者身上。
不能以作者有无想到,来判断东方Project有无此种影响,有无这些内涵,有无导致某些社会现象。

举几个例子,
比如东方警察现象,是东方Project文化现象中,一个非常有名且典型的衍生现象。
然而此种现象,并非是原作者zun引发的,也不是原作者zun促成的。
因此分析东方警察,就不能局限在zun有没有想到,有没有做什么。

二次创作也是一样,经由原作的影响,无数人创作出了缤纷多彩的二次创作,这些二次创作都是基于东方的原作的,是原作的衍生品。
从原作的基础上,二次创作衍生出那么多新的设定和创意,可以说,二次设定和二次创作,是从原作中分离并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的,换句话说,也是从原作中分析出来的。
这些分析出来的东西,九成九都已经超过原作者zun想到的想过的东西了,然而就可以说分析出来的这么多原作者没想到的东西就都没用?
那么所有的二次创作都是没用的。
二次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比原作者想的多的思维模式。
甚至可以说东方Project如今绝大多数的文化构成,都是基于比原作者想的多。
就不说STG中规划的路线和技术方法,FTG中的神奇连段,也都是原作者未曾想到的。

因此在东方这个大文化中,作者有无想到,是不应当作为一个阻碍思考的壁垒的。

举一个对于分析原作对人心理影响的最佳例子吧,不过由于这个例子太敏感,我不说太细了,
日本曾经发生过一起重大的街头连续杀人案,而这个犯人,是个东方爱好者,他喜欢咲夜,喜欢永夜抄。
他在监狱里写下了一本标题类似东方永夜抄的书籍,并且推测他的杀人方式有模仿咲夜的因素存在。
我想,对于想分析东方Project文化,与人和社会的影响的学者来说,他都是一个很典型的材料。
然而,zun在游戏里,主观表达了怂恿玩家杀人的意图了没有?

明显没有,这件事的整个过程,东方对于这个人的影响,是完全超出了zun的预期和能想象到的范围的。

因而,分析东方Project对人对社会的影响,完全不能也不该局限在原作者身上。

东方Project是一个文化,他远超原作者的范围。

有人曾经普查过,他发现油库里这种东方的衍生文化,非常的流行,甚至不知道东方的人也会知道油库里。
那么分析油库里文化的时候,需要考虑zun吗?

不需要,油库里的诞生到流行,甚至和zun就没什么关系。

一个如此流行的东方Project衍生文化,却是完全脱离原作者的。

而且就连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,会去研究的,东方Project为什么会火,也必须不能局限在ZUN身上去思考,因为东方的火,是ZUN的预料之外的。

因此,分析东方Project文化的时候,我们有什么理由,局限在原作者有没有想到这些。

答案是,没有。

原作者是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,但是原作者不是文化的全部,也不是文化的边界。

再举个例子,
LL爱好者跪地铁,跪展板。
这种文化现象,
在LL的策划人的计划中吗?在制作人的计划中吗?在脚本作者的计划中吗?在9位小姐姐的计划中吗?

不在。

文化现象,不是局限在原作者身上的。
也不取决于原作者想到没想到,想过没想过。

很多人把对于东方Project的研究与分析,和考据混淆了。

考据只是研究分析里的一类,只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而已。

而一设考据,又只是考据的一类而已。

实际上只有一设考据需要完全忠实于原作,需要不逾越原作者所思所想。
只有一设考据,才必须不能比原作者想的多。

而其他的考据,不以发掘一设为目的的考据。比如以搞出更多有趣neta为目的的考据,比如以进行二次创作为目的的考据,都是完全不需要局限在原作和原作者身上的。
考据尚有这么多种不需要局限原作者的类别。
而比考据范围更大的文化分析,则有更多的不需要局限在原作者的门类了。

甚至还存在可以无视原作者的东方文化分析门类。

道理很简单,东方是一个文化。
原作者是这个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,但是他不是全部。

举个直白的例子,
你开发一个规划和玩法的时候,开发一个新连段的时候,
需要考虑zun想没想到过吗?
会仅仅只因为zun可能没想到过这种打法,zun可能没有这种技术水平,zun可能搓不出这种连段,就放弃使用吗?

最后说说分析的本身。

东方相关的分析这么多,我们能说它们都对吗?
当然不能,很多不仅不对,甚至还有很大的问题。

分析研究,本身就不一定能得到真实的结论,准确的结果。
它会受到分析的过程,手法,分析人的逻辑能力,知识面,分析时收集的材料文档证据的准确性,时效性,普适性,等等无数方面的影响。

任何一个环节和过程出现纰漏,任何一个地方分析人想错了,或者没想到,都有可能导致分析人得出一个部分错误,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。
抑或是,分析人得到的多个结论中,有的对,有的错。

这都是正常的,没有什么研究能在一开始就确保结论正确。

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,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,也是不断的错误,改进,错误改进的。

过去的学者,也许他一辈子的研究,在我们现在来看,可能都全是错的。
但是这也不影响,如今的学者继续自己在未来正确与否还不好说的研究。

东方的文化研究也是一样的,
没有哪个分析者能确保自己的分析一定正确,尤其是东方这种松散但是又有一定的内部结构的文化现象。

在立命馆大学发表研究的学者,他们的研究,是不是正确,不好说,
有没有脱离实际的地方,我个人认为是有的。
他们确实有想多的地方,然而这并不是比起原作者想多了,而是比起现实实情,想多了。
他们的样本数量也许不够,也许偏差了,他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也许目的性太强,而导致被结论牵着走了。也许他们对于东方Project这样一个文化,了解的不够透彻。
但是,他们进行的是学术研究,
他们收集,整理,分析,敢于从自己的分析中提出结论。
这就是非常厉害的,他们做的事情,普通的东方爱好者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去做。

那么对于持有学术研究态度的学者,我们应该怎么面对?
应该嘲讽他们吗?

自己既没有调查分析,也没有逻辑推理,
仅凭借自己浅薄的经验之谈,就将对方批为错误的吗?

所以我说,对于学术研究,对于认真思考的人,
至少要以同样的认真态度去对待。
这是最基本的尊重,对于人类智慧的尊重。

不然的话,与那群坚持认为手机信号塔致癌而强拆了自己村子里的信号塔,导致自己打不了电话的愚昧村民,
有什么区别呢。

人如果不思考,那就只是根芦苇。

对于东方Project这样一个文化,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其持有最基本的认真对待的心态呢。
对于认真研究的人,我们是不是应该持有最基本的尊敬之心呢。

如果抵制认真思考,抵制研究,而以不思考放弃思考为荣的话,
那就真的,只是根芦苇了。

也许,只是一个潜意识,
只是一个「想那么多有什么用」的潜意识,
也许,只是一个别人嘲讽我也跟风玩梗的氛围,

但是,一旦养成了习惯,那么对于整个环境来说,都会形成一个「想那么多没用,自己玩的爽就好」的不思考氛围。

到了那种时候,
再想要思考,就晚了。

我说这些,不是为了鼓励或怂恿大家都去搞什么研究,都去分析什么东方文化,那不现实,也没意义。

我的目的是,希望有耐心读到这里的各位,

假如过去不够尊重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话,
也能够意识到,东方这样的泛acg文化,是有其深厚内涵和研究价值的,
不论自己是否有兴趣研究这些东西,
都能够尊重持有认真的,研究的心态的人。
也许他的研究有问题,他的结论有疏漏,他的能力还不足。
但是,请不要使用诸如「研究虚构的作品根本没意义」或者「作者不过是胡写的」,这种极端不合适,并且还伴随着反智心理的理由,去批判对方。
尤其是在,并没有看懂或者根本不想细看他究竟在说什么,而只是凭感觉去判断他说的对不对的情况下。

假如本身就是喜欢研究,喜欢深入思考的话,
希望我的这些话,能给你一个鼓励,一个支持。

以思考去对应思考,这才是对思考的最基本的尊重。



  • aby890说道:

    确实应该支持。

  • WHUXGA说道:

    直觉太过了
    放松一点

  • niming说道:

    建议给这个博客加上背景

  • 囧人史密斯说道:

    天朝各种功利主义横行 这种情形不是很好扭转 作为玩家和看官来说又很多人只是消费快餐获取能量 希望以后多些人能静下心来慢慢品一品咖啡的味道吧

  • WHUXGA说道:

    囧仙,

    Guten tag,

    囧仙你很伟大,但是环境不对,A∨B。

    周围都是长满刺的摩天大楼,一个伟大和平的建筑的资源当然会被消耗到很少,以至于发怒。

    囧仙你有没有想过英国,或者德国。

    也许你在那能得到好的启发。

    东方人

    犯罪通道:www.sldszdsdg.com/king’s_secret/Alchemy and Mysticism (gnv64).pdf

  • yukuri说道:

    现在国内到处是娱乐至上的不良风气,和放弃思考的人讲道理是没用的,要么敬而远之,要么熟视无睹

  • 杨博文说道:

    关于文中这个“东方爱好者杀人案”的例子,能不能给出一些来源呢?我换着不同的关键字进行了不少搜索,都既没有找到对这件事的阐述,也没有找到除了本文以外的提及这件事的页面。

  • Sir Beijing说道:

    很好。
    不过,反对反智态度的同时,也要注意别走到了它的反面,一味批评反对者的(可能是理性的)声音而纵容了胡思乱想的人。毕竟,讨论二设还好……讨论一设还各种天南海北,佐证当例证的事情也不少。很多时候没有直接neta的话,很多理论其实也是和反对者一样,靠经验想当然的事情。甚至……
    这种时候就不该抱以思考和探究的尊重,而是刚强的反对了。唔,其实这类事物无论是两方谁走偏都不太麻烦,最多污染圈内环境,而这是没办法的事……

    因为自己的支持与否来判断理论对错,而援引这类讨论为对方互扣帽子,这才是世界之声音——今日它肯定在互联网上——的痼疾。


杨博文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